天工读书会 | 教务处好书推荐:《我们仨》
- 发布时间:2024-08-07
- 访问量:30
书籍简介
《我们仨》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。1998年,钱锺书逝世,而他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(1997年)先他们而去。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,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、点点滴滴,结成回忆录《我们仨》。
作者简介
杨绛,本名杨季康,江苏无锡人,中国女作家,文学翻译家,外国文学研究者,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,钱锺书夫人。她通晓英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,由她翻译的《唐·吉诃德》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。
代表作品有《干校六记》《将饮茶》《洗澡》《我们仨》《洗澡之后》。
内容介绍
《我们仨》全书分为三部分:“我们俩老了”、“我们仨失散了”和“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”。
前两部分可并为一篇,先写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,她梦到散步时锺书半路不见,自己四顾寻找也不见踪影,起来埋怨他一声不响地撇下自己走了,锺书只安慰道:“那是老人的梦,他也常做”。
这个梦是一个伏笔,也成为了一个预言。而后杨绛做起了一个“万里长梦”,开启了亦真亦幻、邈远迷离的古驿道之旅。这一部分其实是以“梦”的形式写女儿与丈夫的最后岁月。
第三部分“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”,作者附上很多照片:青葱的岁月、稚嫩的小女儿、相濡以沫的夫妻、各自做着自己喜欢事情的一家三口。在这里,杨先生开启了充实而丰厚的记叙,他们由我们俩到我们仨,他们相守相助,他们自给自足,他们自娱自乐。
个人感悟
“人间没有纯真的快乐。快乐总夹带着懊恼和忧虑。人间也没有永远。”且看梦中的古驿道,三人相聚,三人相守,三人相失,“一路上都是离情”。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可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”,到最后才发现,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亦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能够拿得起亦能放得下,能坚忍孤独又不随波逐流,能不因当下的苦痛而封锁期盼美好未来的心。
物欲横流的时代里,浮躁、喧哗、琐碎充斥着我们的世界,我们如何才能守住心灵的栖息之地,不因光阴辗转而被世俗之气污浊?所以说,杨绛先生的那种处世之道,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他们一家处世淡泊、不争名利,世态人情,在杨绛先生的眼里,“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;可作书读,可当戏看”。试问,这世间像这样大格局、大胸怀的人何处可再寻呢?其实每个人最终都会走上书中那条“古驿道”,我们要做的就是不为当下抱憾,有承受悲伤的勇气和面对未来的信心。
最后,请让我分享杨绛先生的一段话:岁月静好是片刻,一地鸡毛是日常。即使世界偶尔薄凉,内心也要繁花似锦。浅浅喜,静静爱。深深懂得,淡淡释怀,望远处的是风景,看近处的才是人生。唯愿此生,岁月无恙。只言温暖,不语悲伤。
作品评价
●读过《我们仨》的人,当忘不了里面漫长得揪心的梦,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”,她内心绽出的血泡像一只又一只“饱含着热泪的眼睛”。——人民网
●这本书由杨绛回忆她和钱钟书、女儿钱瑗一家三口,温暖动人,文笔哀而不伤。——《法制晚报》
●作品讲述了“我们仨”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,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。——中国青年网